来福网

最新统编教材:“亲子共读”的思考与实践

最新统编教材:“亲子共读”的思考与实践
文/郭学萍
【写在前面】
我们都知道,从2019年秋开始,全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1-6年级、初中1-3年级)将全部使用统编教材。用总主编温儒敏老先生的话来说,统编教材就是专治老师和学生不读书,或读书少这个毛病的。
翻开统编教材,你会发现,每个单元都增添了“和大人一起读”这个栏目。这里的大人,不仅指老师,还指家长,也就是说,统编教材既强调“师生共读”,也强调“亲子共读”。在这方面,我曾经多次在《金陵晚报》《现代快报》,以及“金陵图书馆”等各种场合进行过“亲子共读”专题讲座。尤其是每个新学期开始,我都会对全体一年级新生家长进行“亲子共读”专题培训。考虑到大家对课外阅读的高度强烈的热情,最近,我将在我的微信公众号“长辫子老师的创意写作坊”中陆续发表一些关于学校、班级课外阅读整体推进的具体经验与做法。我就是那个永远的牧羊人,总希望能凭一己之力,在“课外阅读”和“创意写作”推广方面,做点什么。
【讲座分享】
是这样一个美丽的早晨,我们相聚在美丽的金陵图书馆,所谓“无雨不春天”,因为有春雨的浇灌,一切都欣欣然充满欢喜的样子。我喜欢写童话,就让我的讲座也从童话开始。首先,我给大家讲一个童话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失落的一角》。
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阅历、经历、学历不同,对同一个故事就会产生不同的感悟,有人读出了失去和得到的辩证思考,有人领悟到了简单的背后是不简单。是啊,人生充满劳碌和艰辛,我们总是一路不停地丢失,又一路不断地寻找。当我们每个人都在行色匆匆地赶路时,便会忽视生活中每一处细节的美好。
读过一本书,书名叫《目送》,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一段,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作为一名母亲,看到这样的文字,我的内心有一种深刻的触动。是啊,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这些成人最终都将追不上他们。然而,在他们还小的时候,在他们还愿意牵着我们的手,或者被我们牵着手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段美好的时光。当然,留住这段美好时光的方式有很多,“亲子阅读”便是其中的一种。下面我就跟大家聊一聊亲子阅读:
一、“亲子共读”在国外
●20世纪60年代,新西兰的教育家赫达维(Holdaway)等人首创了一种成人儿童互动式阅读法,提出了“亲子阅读”的概念。“亲子阅读”即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成人和儿童并非以学习为主要目的的共同阅读一本书,这是一种类似游戏的活动。“亲子阅读”的概念一经提出就在新西兰基础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各个家庭中萌芽、成长。
   ●“亲子阅读”法被引进到美国等许多国家,都收到了良好效果。在国外的很多国家,早期亲子阅读活动是不折不扣的“国家工程”,政府提供足够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公共服务来保证和促进阅读的开展。国外很多家庭中,父母每天和孩子一起读书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英国2005年启动“阅读起跑线”计划,免费为每个儿童提供市值60英镑的资料。这些资料分装在不同款式的帆布包里,根据儿童成长的实际需要,分年龄段以不同的方式分发。这些指导资料一方面使家长意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帮助家长掌握辅导孩子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在该计划指导下,家长和孩子经常参加“儿歌时间”和“蹒跚起步来看书”等活动。
●在日本,由退休教师组成的“课题图书评选会”以推荐好书,树立家庭读书风气为主旨,制定图书选择标准,出版刊物,并定期举办用绘画、明信片等形式来表达读后感的比赛,推动了日本儿童读物市场的发展,也促进了儿童阅读质量的提高,从而使家庭中的早期阅读“有好书可选,有感想可发”。
二、“亲子共读”在国内
●追根溯源,中国最早的阅读形式来自于民间办学——私塾。私塾出现于我国西周时期,在长达2500年的私塾教育中,历代帝王都把教育儿童看成是家长自己的责任,官府从不干预私塾办学,任凭私塾在民间自由发展。私塾教育长期扮演着强势文化的角色。
●1990年开始,最具影响力的是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舒华教授等在中国开展了关于儿童早期阅读和亲子阅读的系统研究。2002年7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在南京举办了“全国幼儿早期阅读研讨班”。认为早期阅读并不是早期识字,而是让幼儿具备阅读的核心技能,但也并不反对在自然的阅读过程中习得文字。
●2004年10月,第二次全国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对亲子阅读已有一定研究的国内学者指出,亲子阅读不仅可以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还能滋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丰富孩子的情感,使孩子的思维活泼、多元、有弹性,增进协调沟通能力,加强经验传承交流。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梅子涵认为:“亲子阅读”本身对儿童阅读是一种保障,也是健全、温馨家庭生活的一部分。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江苏91.4%的0-8周岁的儿童家长都会选择陪孩子进行阅读,较全国平均水平86.5%高出了4.9个百分点。家长平均每天花费26.07分钟陪孩子阅读,每年带孩子逛书店3.87次。
在座的各位家长,哪些人每天陪孩子阅读在平均值26分钟左右?我常对老师和家长说,一个自己都不热爱读书的老师,不要苛求你的学生爱读书;一个自己都不热爱阅读的家长,也不要奢望你的孩子爱上阅读。
三、从“数字”看我们的阅读
给大家看一组数据:
●犹太人人均每年读书64本;
●北欧芬兰是世界上图书馆使用率最高的国家,同时芬兰图书馆的分布密度也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人均每年读书60本,并且年年还在增加;
●俄罗斯人均每年读书55本,法国人均读书20本;
●美国从克林顿总统开始实施每人每年读50本书阅读计划;
●在亚洲日本人读书最多,人均每年读40本,韩国11本;
●美籍华人邹奇奇12岁时就读完了2000本书;
●中国香港小朋友文浩谦一年读书2618本;
●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仍在“谷底”,不足5本;
●2011年我国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9年的阅读量是400万字,学生人均每年读书约3-5本;
●中国香港从2001年之后要求小、中、大学生每学期读30本书;
●我国台湾地区2000年发文:希望幼儿园幼童每年至少阅读100本推荐的书籍,国小低年级至少80本,中年级至少60本,高年级至少40本以上的书籍;
从这一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每人每年读50本书,是发达国家、地区的阅读追求与实践。请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应该读多少
四、“亲子共读”的五个不到位
也许有人会说,“哪有时间读书啊每天上班忙工作,下班忙家务忙孩子,有点时间还要刷刷微博,聊聊微信,看看新闻,玩玩游戏!”然而,我想告诉每一位大人,也想告诉每一孩子的是:有一种玩具叫书柜,有一种休闲方式是看书。阅读,没有借口,亲子阅读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一条有效通道。然而,在现实中,亲子阅读依然存在着五个不到位的地方。
1.亲子共读理解不到位
调查发现,很多家长认为亲子共阅读只适用于幼儿,等到孩子上小学,或者初中、高中,就应该让孩子独立阅读,否则会养成依赖大人的习惯。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当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可以读书给他们听;当他们识字量一天天加大时,可以让孩子们读书给我们听;等他们再大一点,再大一点的时候,我们可以和他们为某一本书、某一部电影、某一段视频展开讨论,再共读的过程中实现彼此的和解。
2.阅读环境营造不到位
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他是中途转到我班上来的,学习成绩很不理想,为此,我专门去他家家访,了解他的学习环境。他父亲看到我很开心,忙着向我参观刚刚装饰一新的新家。我转了一圈,只问了一句话:“请问,孩子的书橱在哪儿?”他爸爸顿时不好意思了,说,我们专门为孩子买了电脑,配了电脑桌,却没想到过要给孩子专门配一个书橱。我对这位家长说,知道孩子成绩总也上不来的原因吗?这其中的因素有很多,有一个因素就是——缺少良好的阅读环境。
3.阅读材料选择不到位
很多家长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可以不少家长在为孩子准备阅读材料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主观性。许多家长只是凭实用性(对考试有没有帮助),或者仅仅是凭自己的喜好为孩子选书,很少考虑到孩子的真正需求和意愿。还有很多家长说不清为孩子选择图书的依据,或仅仅只是为了满足孩子的购买欲望。
4.阅读时间投入不到位
现在的家长,陪着孩子一起学奥数,学艺术的很多,却很少有家长愿意投入时间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虽然前面说过,我省居民亲子阅读水平较高,但这些集中在0-8周岁的儿童家长。当孩子上了学之后,还有多少家长有这一份坚持?
5.阅读方法指导不到位
许多家庭的阅读指导行为带有很大的不稳定性,父母行为的情绪化现象严重,兴致高、情绪好时陪孩子看看书;不高兴、没兴致时就不理睬孩子的要求。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父母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发展特点认识不够,没有考虑到孩子在阅读过程中的接受方式和接受特点,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亲子阅读,也无法有效调动孩子阅读的兴趣和欲望。
有问题了,怎么办?下面,我就来谈一谈实现亲子阅读的五个秘诀。
五、实现“亲子共读”的五个秘诀
秘诀一:营造家庭阅读的环境,让书无所不在,让孩子跟我们一起爱上阅读!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曾说过:“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其实,家里的住房或大,或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否给孩子建构一个阅读的小窝。
在我儿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家很小,我就把卧室的阳台改造成儿子的小书屋。看看他小时候读书的样子,那一份专注和沉迷,让逼仄狭小的空间变得动人起来。
现在,儿子大了,上了中学,原先的小书架远远不能满足于我们全家对书的追求。于是,电视柜变成了放书的地方,客厅的大书橱里全是书,露台的书柜里,书桌上也全都是书,茶几上、报架里、就连客厅的墙旮旯里,到处堆的是书。我不仅喜欢读书,还喜欢买书。也许有人会说,为什么要买书,反正书可以上网看,或者从图书馆借,干嘛花钱买?我觉得建立属于每个人自己的藏书有两个目的:一是,任何值得看或者自己喜欢的书,一定有重读的必要,最好随时摆放在自己的身边,以便于自己随时重读。二是,有些好书目前或许没时间读,但是我们想看或值得我们看,这些书若没有时时刻刻出现在我们的生活范围,在视野所及之处,阅读的机会当然就少了许多。
尤其是,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多多少少会有点叛逆,往往我们愈要他们做的事,他们愈不想做,我们愈是推荐他们看的书,他们愈是排斥,所以我建议千万不要勉强他们,只要悄悄地准备一些有趣的书或希望他们看的书,随意置放在茶几上、沙发上、地板上……家里四处都是书,孩子总有穷尽无聊或无所事事的时刻,他们或许就会随手拿起来翻阅,若是其中一句话,或一段故事引起他们的兴趣,或许就这么一头栽进书中的动人世界了。
总之,一个书香氤氲的家庭,应该让书无处不在,触目可及,触手可得。心理学的研究不断地证明:人是情境动物,我们的行为反应会随着所处时空与场景氛围而改变,若以更长的时间来看,人的性格甚至外貌形体也会随着我们的生活环境而改变。
秘诀二:自主选择合适的书目,等待机缘,创造机缘,然后为他们挑到一本“对的书”
因为经常到各个地方讲课外阅读,讲创意写作,于是我的微信就成了热线。我一直认为,阅读书目推荐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因为读书的经验因人而异。从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到1920年左右胡适和梁启超开列的“国学书目”,都曾热闹过一阵,但在专门研究国学的圈内和圈外究竟产生过多少影响,其实际效果实在难说。所以,1925年,鲁迅在答《京报副刊》关于“青年必读书”的问卷时说:“从来没有留心过,所以现在说不出。”由此可见,先生对阅读书目推荐的谨慎和不以为然。
我的主张是:选书就像自助餐,“吃”什么让孩子选。相信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爸妈们就会问他:“今天想吃点什么啊?”那么读书也是一样,让孩子自主选择他们想看的书。当然,自助餐馆里的食品,不是无穷无尽的,也都要经过餐馆主人的甄别遴选。孩子挑书也是一样,是在我们成人给定的书目里,自主选择。我们成人所做的工作就相当于“食品安全检查”吧!垃圾食品谁都不愿让孩子多吃,因为每个孩子胃口就那么大,零食吃多了,有营养的正餐就吃不下多少,吃惯了垃圾食品的味道,就会嫌正餐的口感太淡。读书也是同样的道理,孩子每天的读书时间有限,读了“垃圾书”就没空读经典,习惯了“垃圾书”的品味,对经典就很难提起兴趣。
那么怎么去找经典呢?我的原则是:关注媒体上的推荐图书,但又不为媒体所左右;关注获奖的儿童图书,但又要考虑专家眼光和孩子兴趣之间的距离。在制定推荐书目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最好由专家、教师、家长和孩子共同组成选书委员会,共同商定课外阅读的书目,这也是培养孩子参与意识和民主意识的有效途径。当然,“小学生究竟要读多少书?”“小学生究竟要读些什么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给了我们一些答案。“课标”中规定: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145万,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包括: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长篇文学名著、科普科幻作品、各类历史、文化读物、传记等。总之,让孩子读书真的要像让他们吃饭一样:慢慢来,别着急,我常常还会加一句:不功利就好。
秘诀三:确定固定的阅读时间,像每天早晨起来,必须洗脸刷牙一样成为习惯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坚持都是最为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阅读也应该这样,有相对固定的阅读时间,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阅读习惯。常常有家长抱怨“没时间”,大家常常习惯把孩子读非课本和练习册的的事情称为“课外阅读”,多少有些不务正业之嫌,可见是多么不重要!清代学者涨潮说,有功夫读书,谓之为“福”现在,我们很多人忙得似乎连这样的福气也没有了。其实,“没有时间”,从来只是借口,只要我们认为把孩子培养成自觉的、独立的、热诚的终身阅读者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时间总能挤出来的。美国教育家霍勒斯曼说:“假如每天你能有15分钟阅读的时间,一年后你就可以感到它的效果。”
1.统筹安排,用好“整块”时间。节日、寒暑假,总有“整块”时间可以利用,我鼓励家长制定假期亲子阅读活动计划和实施方案,成立家庭读书节,组建亲子阅读共同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阅读活动。良好的读书习惯更多是需要在父母的参与下形成,学校在此之前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引导家长认识读书的重要性,指导家长按照学生要求为学生提供读物,给孩子一定的课外阅读时间,并且建立家校联系卡.让家长定时在联系卡相应栏上记下学生的阅读情况:如:书名、时间、字数、专心程度、是否背诵……定期将孩子阅读的内容、数量、质量反馈给教师,及时评价,给予鼓励或引导,从而保证了假期课外阅读的有效进行。
2.见缝插针,用好“边角”时间。每天午间、课间,我总能看到自己班上的一些孩子,在教室的图书角,随手拿起一本书看看。很多人惊讶于为什么我好像有用不完的时间,每天工作那么忙,还有时间读书、写诗,原因就在于,我善于充分利用好“边角”时间,很多灵感就是在这样的阅读中即兴生成的。永远不要等有时间才阅读,见缝插针,想读就读;永远也不要坐进书房才阅读,任何地方都可以阅读;永远不要有用才阅读,急功近利、立竿见影是妄想;永远不要嫌自己读得太晚,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对于小学生而言,从哪里寻找这些“边角”时间呢?(1)每天早晨晨读10分钟;(2)每天晚上睡前10分钟;(3)每天午间“持续默读”20分钟。持续默读,开始时间不宜太长,持续默读时间开始前,大约可以留2分钟准备时间,请孩子们自己选一本书,什么书都行,只要是自己爱看的就好。然后坐下来,尽可能不发出声音一起阅读,各看各的书。老师或家长的作用非常关键,需要自己拿一本自己喜欢看的书,安静地看自己的书,碰到个别孩子不愿意读的,目视、小声提醒即可,不影响别的孩子就行。
秘诀四:做好阅读的方法指导,父母要以身作则,注意阅读的方法和策略渗透
有一个公式:5+2=0,谁能看得懂这个公式的,请说一说。试想一想,假如父母每个晚上都在看电视,却叫孩子进房间读书,或者孩子不乖闯祸了,父母的处罚是:“进房间读书,三个小时不准看电视。”孩子无形中就会认为读书是处罚,是痛苦的,于是就会离书本愈来愈远了。兴趣是可以培养出来的。阅读方法和策略的选择要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已,我们决不能把亲子阅读仅仅理解为在家里的阅读。我们也不能把亲子阅读仅仅理解为书本的阅读。读电影可不可以?读大自然行不行?在旅途中阅读可不可以?在公园的草坪上阅读行不行?
1.亲子听读。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认识的字还不多,我们可以大声读给他听。日本著名的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在泰国一所大学演讲时,被问及这样一个问题:怎样使儿童喜欢书——是靠文字呢,还是靠画?松居直的回答是:靠耳朵。我们著名的儿童文学家梅子涵先生说:“图画书是拯救儿童阅读的书。”所以,对于小一点的孩子,我们可以从图画书开始,从亲子听读开始,踏上亲子阅读的旅程。比如,同样是母爱的主题,我们可以把《爱心树》《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等,放在一起,作为一个主题单元,读给孩子听。让孩子懂得:什么是爱?如何表达爱?
2.亲子共读。当孩子一天一天长大,他们认识了更多的字,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这时,我们可以和孩子亲子共读。使孩子总是能够处在“阅读——讨论——思考——再阅读——再讨论——再思考……”这样的状态中,学会阅读,爱上阅读。美国著名幼儿教育专家、作家、演讲家佩莉写过一本书《共读绘本的一年》。在这本书里,她介绍了自己与孩子们一起读绘本、讲故事、做表演、画海报,还跟故事作者通信。她创造性地将故事的力量融入教育,孩子们则展现出惊人的精神力量,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长。
3.亲子比读。最后,当孩子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之后,父母亲还可以和孩子们进行亲子比读。比如,我的阅读就很局限,文学类的书籍读得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读得就相对少许多。我那上一年级的儿子常常说:“妈妈,也许你的语文知识比我多,可是你的科学知识一定比我少。”老师、家长再和孩子们比试之后,发现各自的不足,可以不断调整自我的阅读口吻,以及阅读节拍。
非常喜欢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的一首小诗《一个孩子向前走》:“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在那一天,/或者那一天的一部分,/或者几年,/或者连绵很多年。”我一直相信:语文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走着走着,花就开了。
秘诀五:在阅读互动中学写作,提倡“对话式”阅读,在厚积中等待薄发
亲子阅读对促进儿童发展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并非所有的亲子阅读都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如果在亲子阅读中,父母采用了错误的态度和方法,完全忽视了儿童内心的需求和自主性发展,忽视了亲子阅读最重要的互动特点,将亲子阅读的过程变成了由父母自行做主,硬性灌输和粗暴施加影响的过程,那么儿童阅读的多种发展作用是不可能变为现实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我提倡“对话式阅读”。何谓“对话”?可以是父女之间、母子之间,在阅读过程中的一问一答,也可以是关于同一本书,两个人的不同阅读感悟和理解。这些阅读感悟和理解,一开始可以说出来,慢慢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识字量越来越大,我们可以尝试着让孩子开始模仿创作,等到孩子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再训练他们写出自己独立感悟和理解。下面是我和儿子共读《月亮忘记了》的亲子阅读笔记,曾荣获2010南京市中小学生亲子阅读征文大赛一等奖。还有他自己写的一篇文章《我和妈妈背古诗》。大家读读,也许会有启发。
亲子阅读就是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通过共读,父母与子女终身学习,共同成长;通过共读,增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通过共读,可以带给孩子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本书,多一点心思,多一点投入,收获的其实不仅仅是孩子。就让我们和孩子一起,以书为友,用最静心的阅读,来填实自己比天空更广阔的心灵,让亲子阅读在每个家庭生根、发芽、开花,让我们的生命之旅一路芬芳。
【另附】
《长辫子老师:最新统编教材“360+2X”阅读推荐书目》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zNjczOTg0MA==mid=2247487388idx=1sn=1ac8578d20589f13bc230f4c2c7b6d66chksm=e8d203f3dfa58ae58892d938d00ac30b927b06fe16bcfd24e93ae2f0f7663c5039ec81013385mpshare=1scene=23srcid=0729ibR6nqg5Wzcb4AEvSnr7#rd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PC端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端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