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网

关于水浒传你还知道哪些故事

网友提问:

您是怎么评述《水浒传》的故事的?

优质回答:

《水浒传》中,108将,七十二天罡,三十六地煞,每个人的个性鲜明,来自不同的阶层,他们用不同的方式上梁山聚义。最后以集体接受朝廷招安,招安后征辽、征田虎、征方腊,立下赫赫战功,但也付出巨大的代价,死的死,走的走,只剩二十七人入京受封,最后宋江、卢俊义等也被奸臣害死了,自古农民草寇受朝廷招安,有好结果的还是少之又少的。

108将的出身不同,社会地位有高有低,本领各不相同,他们一起 追随宋江,靠的是江湖义气。自宋江上山后,“惩恶扬善,替天行道“,这八个字的背后归根结底说了四个字,“逼上梁山“。

宋江被逼,武松被逼,林冲被逼,杨志,卢俊义,鲁智深等人无一例外,可以说是踏着别人的尸体走上梁山的,他们杀掉的人,如同蝼蚁,不计其数。武松为了杀西门庆,路上凡遇到的人一一杀害,朱仝私放走了晁盖、宋江,然而这些好兄弟,反过来害得他家破人亡,不得不依附于梁山,一方面想招卢俊义,同时给管家通风报信,让他举报领赏,使卢俊义陷入绝境。

逼上梁山,有当时社会环境逼的,也有自己逼的,还有“好兄弟”逼的。都美其名曰为了“聚义”,其实都是宋江封妻荫子的思想在作祟。

其他网友回答

《水浒传》是一个时代缩写,能成为四大名著,必然有其独特的对社会表达思维方式。书中潘金莲也是封建社会的典型受害者,虽然貌美如花,却嫁给了黑不出留的张飞。还有西门庆不好好上西天取经,仪仗有俩臭钱,勾搭潘金莲。还有林志玲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悲惨命运,都是身不由己。纵观整部书就是一个时代人们对封建思想的抵抗。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不敢独创,引述中外名家的观点表述:

《水浒传》以它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水浒传》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统治阶级的罪恶,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

《水浒传》在记叙歌颂起义军的武装斗争时,还比较重视战争经验的总结,起义军战胜敌人,不仅凭勇敢,还靠智慧。

清代著名的小说理论家金圣叹喜欢读水浒:

“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百看不厌,无非为他把108个人性格都写出来。《水浒传》写108个人的性格,真是108样。若别一部书,任他写1000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也只是一样。”

梁实秋在《影响我的几本书》一文里说:

“第一部影响我的书是水浒传……直到我读到《水浒传》才眼前一亮,觉得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不愧金圣叹称之为“第五才子书”,可以和庄(笔者补充“庄子”,下同)、骚(离骚)、史记、杜诗并列,我一读,再读,三读,不忍释手。”

胡适先生说:

“在500年中,流行最广、势力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书,并不是四书五经,也不是理性语录,乃是几部白话小说,《水浒传》就是其中的一部奇书,是我国文学的正宗。”

最有意思的是日本汉学家木村英雄的评价:

“《水浒传》的影响已远远超过了文学和演唱的范围。根据记载:历代强盗和造反者都喜欢借用《水浒传》英雄好汉的绰号;近代20世纪的中国工农红军的游击战术也是从《水浒传》得到启发的。这是令人吃惊的。”

刘再复先生则对《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合称“双典”)做了更为深刻的评价:

“《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这两部小说把中国的人心推入黑暗的深渊,使中国人原是非常纯朴、非常平和的心灵发生变形、变态、变质,变得愈来愈可怕……‘双典’对中国人心有一种共同的巨大危害是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水浒传》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让人觉得目的神圣,使用什么手段都合理,这就是所谓造反有理,武松血洗鸳鸯楼,滥杀仇人之外的十几个无辜(连马夫、小丫环也不放过)有理,李逵按照吴用的指示把四岁的婴儿(小衙内)砍成两段也有理,为了逼迫卢俊义、朱同、秦明上山而欺骗、嫁祸于人、屠城等一切手段都有理。”

其他网友回答

《水浒》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它不是由某个作家一手写成,而是劳动人民和文人共同创作的艺术结晶。

《水浒》描写了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队伍,形成、壮大、及至失败的过程。故事并不全属虚构的空中楼阁。早在南宋,已经有人记载。如王偁《东都事略》云:

宣和三年二月,方腊陷楚州。淮南盗宋江陷淮阳军,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卷十一《微宗记》)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陈制贼计曰:“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材必过人。不若赦过招降,使讨方腊以自赎,或足以平东南之乱”。(巻一百三《候蒙传》)

李埴《皇宋十朝纲要》亦载:

(宣和三年二月)庚辰,宋江犯淮阳军,又犯京东、河北路,入楚州界。知州张叔夜招抚之,江出降。

这些记载,又见于元人编撰的《宋史》。由此可知,北宋末年,确有一支以宋江为首、被正统文人称为“盗”的起义队伍,而且相当强大,“转略十郡,官军蓂敢撄其锋”,威名震惊朝野。这支队伍后来被“张叔夜招抚”了,招安后归宿呢?则无确证。

在元代已出现一部类似《全相平话》的《水浒》。虽是推测,但也不无可以佐证的材料,那就是元人杂剧。《录鬼簿》、《太和正音谱》等论著记载了二十五种水浒题村的剧目。这些剧本大都散佚,现今保存的有《黑旋风双献功》(高文秀)、《梁山泊黑旋风负荆》(康进之)、《同乐院燕青博鱼》(李文蔚)、《都孔目风雨还牢末》(李致远)、《争报恩三虎下山》(无名氏)等剧。严格地说,其中只有《黑旋风负荆》是与今本《水浒传》内容相同的水浒戏,余者人物是水浒英雄名姓,事迹则不同。不过,这些剧本的共同点在于,水浒英雄增加到一百零八人,即所谓“三十六大伙,七十二小伙”;明确了梁山泊有纵横河港一千条,四下方圆八百里”和“替天行道”的忠义堂了。说明剧作家创作时,参考了流行的水浒故事而后发挥的。因而可以推断,水浒故事传至元末,大致形成了今本《水浒》的规模。

其他网友回答

不同时代的人会用不同的目光去看水浒传,伟大领袖***,认为宋江起义不坚决,属于投降派,但若从执政党的角度看,宋江能把一群杀人不眨眼的亡命徒,从占山为王劝服归顺朝庭,并带领这些玩命徒四处征杀,为朝庭扫除占山为王的其它匪徒,对于朝庭来说宋江也算是大功臣一个,但朝庭当时奸臣当道,结局肯定是悲残的。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PC端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端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