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网

古时关于孝道的故事

网友提问:

有没有古代关于孝道的民间故事?

优质回答:

古代关于孝道的故事很多,今天,我为大家分享四个关于孝道的民间故事。

虞舜孝悌

舜是颛顼的六世孙。舜的父亲因为有眼不识贤愚别人给他起外号叫“瞽叟”,就是“瞎老头”的意思。

舜生下来不久,母亲就死了。老爸不久又娶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妻子,生下了一个叫象的儿子和一个女儿。从此,舜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舜这人非常宽厚善良。他遭到父亲的毒打,总是默默地流泪,但他还是非常孝顺父亲和后妈,对弟妹也很仁爱。

后来,舜做了天子尧的女婿,经常去看望父母弟妹。他老爸和象还是处心积虑地想把舜害死,好得到他的财产和妻子。几次三番,舜都识破并对父母弟妹更加孝悌友爱,他老爸和弟弟才回心转意,一家人从此和和睦睦地过起日子来。

曾子愚孝

曾参,字子与,又称曾子。春秋末年鲁国人。他和他父亲曾晰同为孔子弟子,以孝著称。

他出身贫寒,一生经历坎坷,但终生讲求修身养性,主张“日三省身”。

曾子以孝出名。行为上恪守孝道,理论上也是头头是道:大孝宗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传说他父亲爱吃羊枣,他绝不敢吃一颗羊枣。他供养父母每顿饭必有酒肉。他为了孝养双亲,“父母在,不远游。在离家很近的莒国做小吏而谢绝了齐国、楚国、晋国聘他为相国、令尹、上卿等高位,他的德行令人佩服。

曾子孝敬双亲甚至到了愚孝的程度。不得不提他瓜田受杖的故事。

有一次他不小心踏断了一颗瓜秧,被他父亲看到,他父亲大怒,用大杖狠打他,把曾子打得不省人事。等他醒过来后他毫不怨恨反而担心把他父亲气伤身子。

曾子也有个后妈,对他十分刻薄,但曾子毫无怨言,依然孝顺备至。曾子的妻子有一次做藜羹,可能粗心,没做熟就端给他后妈,曾子竟然因此小事把妻子休了。真的是有点愚孝的程度,这是不足取的。

闵子骞孝

闵子骞也是孔子弟子,以孝闻名。

闵子骞小时候,经常受后妈虐待。他后妈给他生了两个弟弟。后妈把好吃的全给了亲儿子,闵子骞常常食不果腹饿肚子。但他从来不跟父亲说。

冬天了,他的两个弟弟穿着棉花絮的棉衣,而他穿的是芦花做的棉衣。

有一次,他父亲坐着他仨兄弟拉着的车外出。他父亲看见他瑟瑟发抖而两个弟弟淌热汗,认定他偷懒,于是一顿鞭子猛抽。鞭子抽破了棉衣,芦花飞了出来,他父亲感到奇怪,拾起来一看,明白他冤枉了儿子。他父亲又气又心疼。准备要休掉这偏心狠毒的妻子。闵子骞跪求父亲说:“母亲在这儿,只是我一个人寒冷,如果母亲走了,我们兄弟三人都将孤单!”

他父亲觉得儿子说的有道理。他后妈也被他的孝行感动,从此对闵子骞很好,一家人其乐融融。

孝女曹娥

曹娥,东汉上虞人。父亲溺死于江中,几天不见尸体。当时曹娥只有14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17天,在端午节这一天她毅然投江,5天后抱出父尸,当然她也死了,就此传为神话。当地县官得知后,也被曹娥的孝心感动,下令把她们父女好好埋葬,建了曹娥庙,并且立了一块碑,这就是孝女曹娥碑,人们为纪念她把这条江叫曹娥江。

其他网友回答

有完整的二十四孝读本,还有现成的女孝经,其它诸如三言、二拍中都有着太多太多这样的故事!象你说的此类的民间故事,那可真就太多太多了!

其他网友回答

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在晋国初期,有一个人因孝而闻名,官至太保,后爵封睢陵公,这个人就是王祥。

王祥,字休征,琅临沂(今山东费县)人。他的母亲生下他不久不幸病故了,后来父亲娶朱氏为妻,并生有一子叫王览。继母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对王祥怀有偏见,甚至是厌恶。常常在王融那说王祥的不是,说他懒惰、不知礼数、没有规矩。

而王融是个“听风就是雨”的主儿,他未曾花时间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听朱氏对王祥的评价,信以为真。时间长了,对王祥也有了成见,对他的关心就更少了。 王祥从小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自然没少遭到朱氏的排挤。自己的父亲对他的态度也愈加冷淡。但是他始终相信自己和父亲血脉相连,父亲一定爱自己。而继母也是母亲,一样要像对自己生母一样待她。即便常常遭到不公平的待遇,他也从没一句怨言!

在王祥的观念里,无论父母如何对待他,他依然以孝相待!父母年纪大了,每次生病都是王祥精心照顾,衣不解带。有一年冬天,朱氏得场大病,突然很想吃鱼。王祥为了满足继母的要求,出门寻找鱼。那时候冰天雪地,河里结冰,去哪弄鱼呢?王祥看着河面上的冰,解开上衣,趴在冰上。希望用自己的体温化开冰,取得新鲜的鱼。 刺骨的冷气、钻心的疼痛,他冻得直打冷战,浑身红的发紫,快没有力气了。他有点坚持不住了,但想到继母想喝鱼汤的愿望,还是咬牙坚持了下去!

突然,他发现身体下面的冰面化出一块缺口,缺口越来越大,王祥为了不掉河里,赶紧起身坐在一旁。奇迹出现了,只见从缺口蹦出来两条大鲤鱼。王祥非常高兴,赶紧抱起它们!到家之后,给继母做了一顿鲜美的鲤鱼汤。朱氏如愿以偿,喝的津津有味。站在一旁的王祥看到此景,觉得特别的幸福,之前获鱼过程中经历的痛苦也不算什么了! 自此之后,父亲和继母对他的态度也有了改变,左右邻里都称赞他为大孝子。

这个故事就是二十四孝中的卧冰求鲤!孝顺父母这件事情是由心出发的,而不是为了向他们索取什么!

我是@析木君 ,感谢您的阅读!

图片皆来源于网络,侵删

其他网友回答

看到“古代孝道”这几个字,让我想到“阮籍丧母”的故事。

阮籍当葬母,蒸一肥豚,饮酒二斗,然后临诀,直言“穷矣!”。都得一号,因吐血,废顿良久。(刘义庆《世说新语》)

父母丧,披麻戴孝,号啕大哭,……,这些都是常人之孝。阮籍哀嚎吐血,实乃至孝。

而在这之前,阮籍和朋友正在下棋,得知母亲将死,朋友要结束棋局,阮籍则坚持要下完。这是忍着多大的悲痛啊!

豪杰之士所为,常人实难理解!

其他网友回答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认为“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在民间流传比较广的故事有很多,其中《二十四孝》中记录了广为流传的故事,包括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

在读这些民故事的同时,我们必须清楚的知道,这些故事毕竟是在古代的特殊环境下发生的。故事反映的价值观、人生观并不见得和现代社会完全符合,所以并不能完全效仿,在社会上推广。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PC端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端

评论

全部评论